日本央行 新材 降息

日本央行

  • 日本央行行长植田和男:日本经济正在逐渐复苏 但仍存在一些结构问题
  • 【投资者关注加息风险和美国通胀数据 日股或将窄幅震荡】4月10日讯,日股今日开跌,结束了连续两天的上涨,原因是投资者正评估日本今年进一步加息的风险,并密切关注将于今日晚些时候公布的美国关键通胀数据。据知情人士透露,日本央行可能会考虑在本月晚些时候的政策会议上上调通胀预期,此前年度薪资谈判取得了出人意料的强劲结果。T&D资产管理公司首席策略师Hiroshi Namioka表示:“在美国公布CPI数据之前,日本股市可能会窄幅震荡,但会有一些下行压力。植田和男有关货币政策的言论也可能会给市场带来压力。”
  • 【植田和男:继续维持宽松货币政策 稳固工资和价格良性循环】4月10日讯,日本央行行长植田和男今日出席国会时表示,在上个月举行的货币政策会议上,我们判断2%的价格目标将以可持续和稳定的方式实现,这是可以预见的,因为来自企业的各种数据和轶事信息逐渐表明,工资和价格之间的良性循环已经变得更加稳固。将来日本央行将根据经济活动、价格以及金融状况的发展,从可持续和稳定地实现目标的角度出发,酌情实施货币政策,将短期利率作为主要政策工具加以指导。鉴于目前的经济活动和价格前景,预计宽松的金融条件将暂时维持。
  • 【植田和男:日本经济适度复苏 但面临下行压力】4月10日讯,日本央行行长植田和男今日出席国会时表示,日本经济已经适度复苏,尽管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一些疲软。出口基本持平,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呈温和增长趋势,就业和收入状况适度改善。继去年之后,今年的工资将持续稳定上涨的可能性越来越大。私人消费一直保持弹性,尽管已经观察到价格上涨和一些汽车制造商暂停发货导致汽车销量下降等事态发展的影响。就前景而言,在被压抑的需求实现等因素的支持下,日本经济可能会继续温和复苏,但由于海外经济体复苏步伐放缓,预计日本经济将面临下行压力。
  • 日本央行行长植田和男:需要关注外汇水平及其对通胀的影响,预计日本金融状况将继续保持宽松。
  • 日本央行行长植田和男:潜在通胀预计将逐渐上升。
  • 日本央行行长植田和男:日本经济正在逐渐复苏,但仍存在一些结构问题。
  • 日本央行行长植田和男称将根据经济数据权衡适宜的宽松水平。
  • 投资者关注加息风险和美国通胀数据日股或将窄幅震荡日股今日开跌,结束了连续两天的上涨,原因是投资者正评估日本今年进一步加息的风险,并密切关注将于今日晚些时候公布的美国关键通胀数据。据知情人士透露,日本央行可能会考虑在本月晚些时候的政策会议上上调通胀预期,此前年度薪资谈判取得了出人意料的强劲结果。T&D资产管理公司首席策略师HiroshiNamioka表示:“在美国公布CPI数据之前,日本股市可能会窄幅震荡,但会有一些下行压力。植田和男有关货币政策的言论也可能会给市场带来压力。”
  • 植田和男:继续维持宽松货币政策稳固工资和价格良性循环日本央行行长植田和男今日出席国会时表示,在上个月举行的货币政策会议上,我们判断2%的价格目标将以可持续和稳定的方式实现,这是可以预见的,因为来自企业的各种数据和轶事信息逐渐表明,工资和价格之间的良性循环已经变得更加稳固。将来日本央行将根据经济活动、价格以及金融状况的发展,从可持续和稳定地实现目标的角度出发,酌情实施货币政策,将短期利率作为主要政策工具加以指导。鉴于目前的经济活动和价格前景,预计宽松的金融条件将暂时维持。
  • 植田和男:日本经济适度复苏但面临下行压力日本央行行长植田和男今日出席国会时表示,日本经济已经适度复苏,尽管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一些疲软。出口基本持平,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呈温和增长趋势,就业和收入状况适度改善。继去年之后,今年的工资将持续稳定上涨的可能性越来越大。私人消费一直保持弹性,尽管已经观察到价格上涨和一些汽车制造商暂停发货导致汽车销量下降等事态发展的影响。就前景而言,在被压抑的需求实现等因素的支持下,日本经济可能会继续温和复苏,但由于海外经济体复苏步伐放缓,预计日本经济将面临下行压力。
  • 日本央行行长植田和男:日本经济正在逐渐复苏,但仍存在一些结构问题。在日本经济的部分领域能看到疲软。潜在通胀趋向逐渐抬升。日本金融系统整体上是有弹性的。需要关注外汇及其对通胀的影响。预期金融状况保持宽松。
  • 日本央行行长植田和男:利率为负区间时,增加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并不大。
  • 日本央行行长植田和男:日本央行的宽松政策对市场和银行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
  • 日本央行行长植田和男:3月份进行政策转变是合适的,因为春季薪资谈判结果优于预期,而且我们看到了如果等待时间过长,后续不得不需要快速加息的风险。
  • 日本央行行长植田和男:预计银行间贷款利率不会大幅上升。
  • 日本央行行长植田和男:如果国债收益率飙升,将增加购债总量。
  • 日本央行行长植田和男:如果国债收益率飙升,将增加购债总量,预计银行间贷款利率不会大幅上升。
  • 日本央行行长植田和男:负利率的副作用在日本可能比欧洲更大。
  • 日本央行行长植田和男:不刻意追求2%的通胀目标。
  • 日本央行行长植田和男:2%的通胀目标是适当的,是全球标准。
  • 日本央行行长植田和男:决定ETF持有量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 日本央行行长植田和男:我们正在观察市场对3月政策转变的吸收情况,之后我们希望开始减少购买日本国债的规模。
  • 日本央行行长植田和男:我们希望日本国债市场最终能够回归到由市场力量决定收益率的状态。
  • 日本央行行长植田和男:如果外汇波动不仅导致进口价格上涨,而且可能推高预期以上的趋势通胀,我们可能需要改变货币政策。
  • 日本央行行长植田和男:我们不会仅仅为了应对外汇波动而改变货币政策。
  • 日本央行行长植田和男:如果基础通胀上升,将减少宽松程度。
  • 日本央行行长植田和男:2%的通胀目标是适当的,是全球标准。不刻意追求2%的通胀目标。
  • 日本央行行长植田和男:日本央行持有日本整个股市约7%的份额。
  • 日本央行行长植田和男:负利率的副作用在日本可能比欧洲更大。我们不会仅仅为了应对外汇波动而改变货币政策。如果外汇波动不仅导致进口价格上涨,而且可能推高预期以上的趋势通胀,我们可能需要改变货币政策。我们希望日本国债市场最终能够回归到由市场力量决定收益率的状态。
  • 日本央行行长植田和男:日本持续通缩和低通胀使得通过扩大货币基础来影响公众的通胀预期变得困难。
  • 日本央行行长植田和男:去年的工资数据没有预期的那么强劲。
  • 日本央行行长植田和男:实际工资增长将逐渐转为正增长。
  • 日本央行行长植田和男:气候变化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 日本央行行长植田和男:政策不会受到政府偿债成本的影响。
  • 日本央行行长植田和男:从未感受到担保政府债务的压力。不会采取超越价格目标的政策。
  • 日本央行行长植田和男:政府维持市场对其财政的信心至关重要。
  • 日本央行行长植田和男:日本央行购买国债并非财政融资。
  • 日本央行行长植田和男:日本央行购买国债并非财政融资。从未感受到担保政府债务的压力。不会采取超越价格目标的政策。
  • 日本央行行长植田和男:政策转变的影响需要时间来显现。
  • 日本央行行长植田和男:日本的价格行为规范正在发生变化。
  • 日本央行行长植田和男:通胀下行风险已降低。
  • 日本央行行长植田和男:通胀下行风险已降低,日本的价格行为规范正在发生变化。

新材

  • 泰和新材:公司产品可用于防化服和宇航服中,但相关市场容量不大
  • 台华新材04月09日被沪股通减持111.21万股
  • 宇邦新材04月09日获深股通增持17.12万股
  • 信德新材04月09日获深股通增持22.44万股
  • 晨光新材04月09日获沪股通增持10.69万股
  • 万凯新材04月09日获深股通增持51.74万股
  • 上纬新材:融资净买入112.73万元,融资余额2025.08万元(04-09)
  • 久日新材:连续8日融资净偿还累计1279.06万元(04-09)
  • 新瀚新材:连续5日融资净偿还累计944.14万元(04-09)
  • 汇隆新材:融资净买入29.29万元,融资余额4060.34万元(04-09)
  • 瑞泰新材:融资净买入9747.8万元,创历史新高(04-09)
  • 国风新材:融资余额3.02亿元,创近一年新低(04-09)
  • 翔腾新材:连续3日融资净买入累计953.26万元(04-09)
  • 兴欣新材:连续4日融资净偿还累计371.23万元(04-09)
  • 惠柏新材:融资净偿还74.68万元,融资余额4354.5万元(04-09)
  • 福耀玻璃接连于安徽成立两家子公司企查查APP显示,近日,福耀玻璃(安徽)有限公司、福耀浮法玻璃(安徽)有限公司成立。前者注册资本5亿元,经营范围含新材料技术研发、模具制造等。后者注册资本3.5亿元,经营范围含余热发电关键技术研发、太阳能发电技术服务等。企查查股权穿透显示,二者皆由福耀玻璃(600660)全资持股。
  • 凯盛新材4月10日快速回调
  • 胜华新材4月10日快速上涨
  • 万顺新材4月10日快速回调
  • 有色金属板块震荡上行 博迁新材、和胜股份涨停
  • 天洋新材4月10日盘中涨幅达5%
  • 天洋新材4月10日快速反弹
  • 翔腾新材4月10日盘中涨幅达5%
  • A股光刻胶概念震荡走低,强力新材跌超7%,扬帆新材、七彩化学跌超5%,鼎龙股份、广信材料、容大感光等跟跌。
  • 光刻胶概念震荡走低,强力新材跌超7%光刻胶概念震荡走低,强力新材跌超7%,扬帆新材、七彩化学跌超5%,鼎龙股份、广信材料、容大感光等跟跌。
  • 稀土永磁板块盘初下跌,创兴资源跌停稀土永磁板块盘初下跌,创兴资源跌停,东方锆业跌超7%,华阳新材、大地熊、银河磁体等纷纷下挫。
  • 志特新材4月10日盘中跌幅达5%
  • A股次新股板块盘中逆势活跃,翔腾新材、腾达科技、百通能源涨停,信宇人、盘古智能、机科股份、C中瑞等多股涨超5%。
  • 次新股板块逆势活跃翔腾新材等多股涨停次新股板块盘中逆势活跃,翔腾新材、腾达科技、百通能源涨停,信宇人、盘古智能、机科股份、C中瑞等多股涨超5%。
  • 宁德时代发布储能新产品 电力、新能源及新材料等产品迎密集催化
  • 主力资金监控:三祥新材净卖出超3亿元数据显示,今日早盘主力资金净流入机械设备、公用事业、通用设备等板块,净流出电子、计算机、有色金属等板块,其中电子板块净流出超31亿元。个股方面,深中华A涨停,主力资金净买入2.05亿元位居首位,宗申动力、三一重工、华银电力获主力资金净流入居前;三祥新材遭净卖出超3亿元,高新发展、北方稀土、万科A主力资金净流出额居前。

降息

  • 【经济学家:加拿大财政政策仍是降息预测的不确定因素】4月9日讯,加拿大央行警告称,加拿大政府强于预期的支出可能会阻碍其将通胀率降至2%的努力。周一,标普下调了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评级,部分原因是该省的资本支出计划和预计将出现巨额赤字。新斯科舍省银行经济学家德里克?霍尔特警告称,政府支出的速度可能会推迟加拿大降息的时间。加拿大财长弗里兰将于下周公布预算,她先发制人地透露了迄今为止约250亿加元的支出计划。霍尔特说,仅根据加拿大四个最大省份的支出计划,政府支出将是加拿大央行此前预测的两倍左右。
  • 【Monex:为何认为美元会走高?】4月9日讯,Monex基于以下几点认为美元会走高——稳固的就业增长:强劲的3月份就业数据暗示了强劲的经济健康,这可能会推迟美联储的降息。债券收益率:经济强劲增长和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推高了债券收益率,这增加了对美元的吸引力。市场走势:但关键货币对有可能出现重大的技术突破,这表明美元准备走强(尽管有短暂的延迟),特别是如果本周CPI上升的话。央行政策:欧洲央行和加拿大央行的温和转变与美联储形成对比,应该会增强美元的吸引力。本周如果强劲的CPI将美元兑日元推高至152,并引发可能的干预,可能给美元带来短期压力,这是值得考虑的风险。
  • 【汇丰:长期来看,美联储降息前景令美国国债具有吸引力】4月9日讯,汇丰固定收益研究全球主管Steven Major和策略师Shubham Sharma说,汇丰研究部门对长期美国国债持温和看涨态度,因为收益率已回升至近期区间的顶部。他们在表示:“收益率回到近期区间的顶部的同时,投资者对持续强劲的周期性数据和美联储官员的鹰派言论感到失望。”尽管如此,当最终降息时,还会有更多的降息,而市场往往低估了定向走势。在最新公布的强于预期的经济数据的背景下,降息的时机仍然不确定。
  • 【道富环球预计美联储会在总统大选前抢跑 最早在6月降息50基点】4月9日讯,道富环球押注美联储最早在6月降息50个基点,这与最近市场共识向鹰派转变大相径庭。该公司预计到今年年底的降息幅度将达到150个基点,这是目前市场定价水平的2.5倍。道富环球坚持认为,经济并不像看起来那么强劲,信用卡拖欠和小企业信贷成本等指标都预示着今年晚些时候经济增长将下滑。“市场低估了更大幅度降息的可能性,” 道富驻波士顿首席投资官Lori Heinel表示。“尽管表面上看起来仍然具有韧性,但有很多迹象表明这仍然是一次非常脆弱的复苏。”Heinel认为,通胀回落接近3%与如此高的政策利率不相符。她认为11月的美国大选将推动美联储以超过市场现在预期的力度降息。
  • 【三菱日联:美元受即将公布的美国经济数据和欧洲经济改善拖累】4月9日讯,三菱日联策略师Derek Halpenny说,尽管上周五公布的美国就业数据好于预期,但美元仍处于停滞状态,原因是投资者在周三美国通胀数据公布前不愿买入美元,而且欧洲经济出现改善迹象。“购买美元的兴趣仍然有限,美元昨日进一步下跌。”他表示,投资者谨慎地认为,在两批数据强于预期之后,3月份通胀数据可能会走弱,这可能导致6月份降息预期迅速上升。欧洲经济增长状况好转的迹象,本周德国工业生产数据回升,调查显示英国经济前景改善,可能是支撑欧元和英镑的重要因素,这“将有助于抑制美元买盘”。
  • 高盛:欧洲央行料从6月开始连续降息
  • 高盛:欧洲央行料从6月开始连续降息高盛首席欧洲经济学家JariStehn认为,本周四欧洲央行决议声明不太可能有重大调整,预计很有可能从6月开始降息,且初始阶段料有连续行动。“目前来看,我认为我们需要看到更多数据来证明通胀延续下行轨道,本周央行的讯息不太可能发生重大变化,”Stehn表示。他指出,需求的疲软、薪资增速放缓,以及通胀预期显示,首次降息临近。“一旦6月启动降息进程,阻力最小的方向就是最开始一连串降息,即6月、7月、9月,”他说道。“因为所有人都认同,哪怕是降息三次,政策依然具有限制性。”
  • 埃里安暗示美国经济只是表面强劲 降息太快会吓坏投资者
  • 欧洲股市下挫 降息疑虑和通胀担忧抑制风险偏好
  • 【欧股周二下挫 降息疑虑和通胀担忧抑制风险偏好】4月10日讯,欧洲股市周二下跌,投资者对美联储今年可能会兑现几次降息存疑,同时在美国通胀数据发布之前市场持谨慎态度,均抑制了风险偏好。斯托克600指数在伦敦收跌0.6%,保险、建筑和工业板块领跌。石油和金属上涨,促使市场越发担心通胀会在大宗商品推动下卷土重来。交易员现在预计美联储今年只有两次降息。10年期美债收益率周一接近重要心理关口4.5%,接近11月份以来最高。英国券商Panmure Gordon董事Mark Taylor表示,由于大量数据和财报都集中在本周后期,这促使投资者保持观望。
  • 埃里安暗示美国经济只是表面强劲降息太快会吓坏投资者许多人在想一个问题,如果美国经济看起来表现不错,为什么美联储还应该降息呢?安联集团首席经济顾问埃里安(MohamedEl-Erian)的答案是:“听听CEO们怎么说”。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2021年人们犯了一个大过失,误以为通胀是暂时性的,原因就是他们没有听取企业家的意见。这些公司当时明确表示存在通胀压力,而企业有着定价权”。虽然目前的经济状况和之前大不相同,但教训仍然不能忘记。埃里安建议投资者关注业绩电话会,称企业对今年剩余时间的前景感到担忧。他说,“需要听听他们的看法,因为宏观经济数据通常无法反映企业的真实感受。”
  • 欧洲股市下挫降息疑虑和通胀担忧抑制风险偏好欧洲股市周二下跌,投资者对美联储今年可能会兑现几次降息存疑,同时在美国通胀数据发布之前市场持谨慎态度,均抑制了风险偏好。斯托克600指数在伦敦收跌0.6%,保险、建筑和工业板块领跌。石油和金属上涨,促使市场越发担心通胀会在大宗商品推动下卷土重来。交易员现在预计美联储今年只有两次降息。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周一接近重要心理关口4.5%,接近11月份以来最高。
  • 多家券商相继“降息” 客户保证金利率低至0.2%
  • 多家券商将保证金利率由0.25%调降至0.2%券商新一轮“降息潮”来袭。近期,多家券商宣布降低保证金利率,由0.25%调整至0.2%。近年来,受市场利率影响,券商客户保证金活期存款年利率已经历多轮下调。有券商人士表示,保证金利率调降为大趋势,只要是在证券账户余额中看到的可用资金,都会按年化收益率计算活期利息。下调保证金利率对个人投资者的影响有限,但对券商的息差收入有所提振。中国证券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145家证券公司客户交易结算资金余额(含信用交易资金)为1.76万亿元。(上证报)
  • 美联储博斯蒂克:如果通胀回落的速度恢复,可能会提前进行降息。
  • 美联储博斯蒂克:可能需要进一步推迟降息。
  • 美联储博斯蒂克:可能需要进一步推迟降息美联储博斯蒂克表示,可能需要进一步推迟降息;如果通胀回落的速度恢复,可能会提前进行降息。
  • 美联储博斯蒂克:如果就业数据预示着将出现困境,愿意考虑提前降息。
  • 【美联储博斯蒂克重申预计今年降息一次,但留有余地】4月10日讯,美联储博斯蒂克重申了他对今年降息一次的预期,但他补充说,如果经济形势发生变化,他对推迟降息或进一步降息持开放态度。博斯蒂克强调了美国经济和劳动力市场的持续强劲,但表示就业市场的疲软迹象将促使他考虑比目前预期的更早和更多的降息。此前他表示预计美联储将在第四季度降息。他表示:“我确实认为风险是平衡的,鉴于美国经济一直如此强健、强劲和富有韧性——我不能排除甚至可能必须进一步推迟降息的可能性。”但他还表示:“如果我开始得到不同的信号表明劳动力市场将面临很多痛苦,那么我会愿意改变我们的政策立场,也许会更早降息。”
  • 中小银行补降存款利率专家称今年或仍有下调空间4月以来,河南、广东、云南、贵州、山西等地多家中小银行针对短期、中长期定期存款调降了利率。专家表示,此番中小银行利率调整仍是对2023年底商业银行存款降息的跟进。专家表示,存款定期化趋势愈发明显,给商业银行带来更高负债成本。此外,在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的背景下,银行业净息差仍有下行压力。考虑存款利率调降的时间规律、银行息差压力和存款定期化等问题,预计今年市场会再度迎来存款利率调整。(中证报)
  • 【美联储博斯蒂克重申预计今年降息一次】美联储博斯蒂克重申了他对今年降息一次的预期,但他补充说,如果经济形势发生变化,他对推迟降息或进一步降息持开放态度。博斯蒂克强调了美国经济和劳动力市场的持续强劲,但表示就业市场的疲软迹象将促使他考虑比目前预期的更早和更多的降息。此前他表示预计美联储将在第四季度降息。他表示:“我确实认为风险是平衡的,鉴于美国经济一直如此强健、强劲和富有韧性——我不能排除甚至可能必须进一步推迟降息的可能性。”但他还表示:“如果我开始得到不同的信号表明劳动力市场将面临很多痛苦,那么我会愿意改变我们的政策立场,也许会更早降息。”
  • 桥水基金联席投资总监普林斯:美联储降息预期目前已“偏离轨道”。
  • 美联储6月降息概率为57.8%;
  • 高盛策略师:全球经济增长和美联储降息前景利好风险货币
  • 【高盛:全球经济增长和美联储降息前景利好风险货币】4月10日讯,高盛表示,从澳元到瑞典克朗等通常在高增长环境下表现出色的顺周期货币今年可能受益于积极的经济趋势和货币政策宽松。高盛宏观策略师Isabella Rosenberg在周二发布的报告中写道:“美联储在非衰退环境下降息以及世界其他地区经济增长的积极变化表明,现在可能是做多风险货币的更好时机”。高盛预测未来六个月澳元兑美元将涨至0.70(现报0.66),同期美元兑瑞典克朗将跌至10(现报10.57)。
  • 高盛策略师:全球经济增长和美联储降息前景利好风险货币高盛宏观策略师IsabellaRosenberg表示,从澳元到瑞典克朗等通常在高增长环境下表现出色的顺周期货币今年可能受益于积极的经济趋势和货币政策宽松。“美联储在非衰退环境下降息以及世界其他地区经济增长的积极变化表明,现在可能是做多风险货币的更好时机。”高盛预测未来六个月澳元兑美元将涨至0.70(现汇报0.66);同期美元兑瑞典克朗将跌至10(现汇报10.57)。
  • 多家券商相继“降息”客户保证金利率低至0.2%券商又“降息”了。近期,渤海证券、东莞证券、爱建证券、开源证券等券商纷纷宣布,将客户保证金活期存款年利率调整为0.2%。此前,券商保证金利率已经多轮调整,利率逐步走低,从更高一点到0.25%再到0.2%。有分析人士认为,保证金账户存款利率下调对客户影响不大。一方面,因为存款利率下调幅度较小,可能是0.05个百分点;另一方面,单个客户保证金金额可能并不会很大,部分客户甚至签约了保证金理财产品。因此,综合来看,客户到手的利息减少不会太明显。不过,有的券商客户数达到几百万甚至上千万,保证金利率的调降可以稳定利差收入。
  • 金价持续大涨黄金企业一季度业绩报喜国际金价继续上行,国内部分品牌金饰价格更是创历史地突破720元/克。贵金属“涨声”拉动下,已有A股黄金行业上市公司预告一季度业绩喜人。4月9日晚间,湖南黄金和银泰黄金双双预告一季度业绩增长,而产品价格上涨成为两家公司业绩亮眼的主因。“本轮金价上行的两大驱动力,一是美联储年内将开启降息周期,二是地缘政治问题频发引发的市场避险情绪。回顾历史来看,美联储最近几次降息周期的过程中,尤其是前半段过程,美元指数都会出现一轮下跌,相反黄金价格会出现一轮上涨,其主要逻辑为美联储开始降息后,市场利率下降使得美元走弱,黄金因此获得资金的青睐,这一逻辑对有色金属也通用。”对于近期贵金属及有色商品整体的价格上行逻辑,中原期货有色分析师刘培洋称。(证券时报)
  • 美地方联储行长预测年内仅降息一次
  • EvercoreISI:维持标普500指数年末目标4750点Q2美股可能回撤EvercoreISI分析师维持标普500指数年末目标不变,仍为4750点;将2024年标普500指数的每股收益预期从221美元上调至231美元。分析师认为,尽管经济强劲,没有因为货币政策持续紧缩两年而出现衰退,但第二季度美股可能回撤,理由包括通胀,同时当前市盈率高达23倍,导致回报潜力处于历史低位,以及大市没有跟上“能源股领涨”势头。此外,分析师解释道,通胀数据使投资者和一些美联储官员开始怀疑美联储降息三次的观点。
  • 【分析师:新西兰联储料不会满足鸽派预期,澳元/纽元偏向下行】4月10日讯,有分析师表示,澳元/纽元自2月以来的攀升是基于新西兰经济硬着陆的风险,但新西兰联储似乎仍未准备好降息。这可能会引发一波纽元空头回补,并在短期内将交叉盘推低,单靠前瞻指引不足以让纽元空头满意。如果新西兰联储不采取激进的宽松政策,它可能会指向整体通胀问题,虽然通胀正在下降,但最新数据仍高于4%。虽然纽元空头头寸并未达到极端水平,但已达到去年12月中旬以来的最高水平,这足以让市场在今天的决议公布后做出适当的膝跳反应。
  • 【新西兰联储维持利率不变,认为仍需保持紧缩立场】4月10日讯,新西兰联储连续第六次会议维持利率不变,并表示他们需要在一段时间内保持高利率,以确保通胀得到控制。新西兰联储周三表示:“委员会有信心在一段时间内将官方现金利率(OCR)维持在一个限制性水平,这将使今年的消费者价格通胀回到1—3%的目标范围内。”新西兰经济正处于衰退之中,在过去五个季度中有四个季度出现萎缩,这促使投资者押注新西兰联储将在今年下半年开始降息。但央行不愿考虑转向货币宽松政策,因为4.7%的通胀率仍远高于2%的目标,政策制定者担心通胀预期升高可能会根深蒂固。